孝房网
您当前位置:孝房网>孝感楼市>楼市行情

房地产市场量跌价滞 温州炒房团何去何从

2010年07月05日 10:51     小编:     中国广播网|0     点击:2045

扫描到手机

扫描到手机  新闻随时看

扫一扫,用手机看文本
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

扫描到手机

 

  据中国之声《新闻纵横》7时18分报道,种种迹象表明,从去年开始的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,似乎让各地曾疯涨的房价暂时“冰封”。昨天,在全国国土资源厅局长会议之后,国土资源部部长徐绍史接受记者采访时,也用了“量跌价滞”四个字来形容目前房地产市场的态势——他预测,再过一个季度左右,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将面临全面调整,房价会有所下降,但不同城市表现不一,下降到什么程度不好预测。

  房价未来走势到底如何?是短暂的探底,还是新一轮报复性反弹的前奏?在楼市未来“雾里看花”之时,有一群人的动向别值得关注。他们征战多年,既神秘莫测,又赫赫有名;他们所到之处,烽烟四起,房价骤升。过去十年,中国楼市的疯涨与他们为代表的炒房客有着扯不清的关系。他们,是的温州炒房团。

  烽烟四起 房价骤升 温州炒房团如何发端

  刚刚过去的这个,虽然高温炎热,但由30多人组成的一个温州炒房团还是悄悄赶赴了上海,考察浦东新区的某楼盘。这个楼盘以别墅为主,单栋别墅售价超过2000万。看房团组织者——《温州晚报》的工作人员张倩说,已有成员有意向购买:

  张倩:“38个人都是建行的VIP会员,有意向买高端豪宅的成员过去的,现场马上说现金拿出来买下来的没有,但是6个人有意向,下午正在谈价格,一下子谈不下来,下个礼拜还要过去再谈。”

  提起温州炒房团,不能不提《温州晚报》。2001年8月18号,正是《温州晚报》组织的一次广告策划活动,拉开了温州人大规模进军房产行业的序幕。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,所有关于“温州炒房团”的介绍里,《温州晚报》无意间发起的这次社会活动,被普遍认为是“温州炒房团”的发端。而张倩正是那次活动的具体策划者。

  当时,《温州晚报》以上海房产租金回报率高为噱头,组织了120多位温州人到上海看房。报社得到的回报是上海的房地产开发商在《温州晚报》做几个整版的房产广告。张倩回忆,当时上海普通楼盘的价格在每平方米4000多元。

  张倩:“批购房团成交了几十套。批工薪阶层、企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,中小企业的老板等。之后演变成了开发商主动联络温州的媒体,几乎半个月要出去一次。个高潮持续了一年多,到2002年。上海的房价从4000多涨到了一万左右。”

  在张倩的记忆里,后来房地产企业甚至把沙盘摆到了《温州晚报》的大楼内,来吸引温州人地看房买房。

  所到之处 房价立马飙升

  事实上,温州人购房先是从家门口开始的。从1998年到2001年,民间资本进入,促使温州房地产市场价格以每年20%的速度递增,一度热到无房可炒;之后,精明的温州人才迅速把资金转向临近的杭州和上海。继杭州、上海之后,东起辽宁大连、西至新疆伊犁,南到海口,北达内蒙,温州炒房团的足迹开始遍布全国的省会与城市、二级城市,甚至县级城市。温州购房团所到之处,往往大批量采购,甚至整栋成片购买。有两个关于温州人炒房的传说,一个说他们买房如买菜,一个说他们购置房产无数,腰间挂满钥匙,夸张的版本是说有人身上挂着的钥匙有72把。很多传说无法证实,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,是他们战无不胜,攻无不克,所到之处,房价立马飙升。

  黄东升是批购房团的成员,现在他已成为一位专业的炒房大佬。由于善于利用贷款,黄东升总能大批量购房,房子多到“数都数不过来”。据他说,多的时候,曾用贷款一下子“吃”进60套房子:

  黄东升:“我也不知道我有多少套房子,一线二线三线我都有,包括美国纽约、伦敦、包括旧金山。我们的房子,悄悄的进,悄悄的退,我们是以资本市场为目的。我有用不完的钱,也有还不完的债。”

  黄东升周围形成了一个大约由50人组成的炒房团,团队的优势让他们能从开发商那里拿到市场价的七折,然后他们再高价卖出,大家平分利润。

  黄东升:“比如我们10个人去买楼,每个人出100万,每个人有一套房子,但房子不是属于你的,房子买过来是平均分的,这个房子可能卖掉是200万,(赚的)100万要10个人来分。是团购批发形式。”

分享到:
获取优惠